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之旅虚拟仿真实验,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的巨大优势,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成效。通过虚拟仿真,给学生“真情实感”,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情理脱节问题;实现人机交互和学生的深度参与,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,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动性和参与率不足的问题;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历史选择将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,进一步生动认识历史的必然性。




教学研究情况

(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(含课题名称、来源、年限,不超过5项);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(含题目、刊物名称、时间,不超过10项);获得的教学表彰/奖励(不超过5项))

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

1.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,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,2018;

2.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,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,2015;

3.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,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2015;

4.利用红色资源培养“六要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,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2019。

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成果:

1.《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,2014年第11期;

2.《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》,《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》2014年第11期;

3.《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》,《中国教育报》,2016年7月7日;

4.《以“三个创造”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2017年第10期;

5.《红土地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探微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月;

6.《永远的旗帜: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》,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年11月;

7.《红色文化十讲》,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年12月。

获得的教学表彰/奖励

1.教育部首届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;

2.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;

3.全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;

4.高校红色教育生态圈构建的理论创新与四维协调模式实践,江西省第十五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;

5.传承红色基因,推进四维协同: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立德树人教育综合改革,江西省第十六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
 

学术研究情况

(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(含课题名称、来源、年限、本人所起作用,不超过5项);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(含题目、刊物名称、署名次序与时间,不超过5项);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/奖励(含奖项名称、授予单位、署名次序、时间,不超过5项))

近五年来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

1.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2010-2018。

2.中央苏区、湘鄂赣、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比较研究,江西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,2016。

3.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研究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委托课题,2018年。

4.以红色基因传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委托课题,2019年。

5.红色基因传承研究,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委托项目,2020年。

在国内外第一作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

1.《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整理现状与文献特点分析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8年第4期。

2.《中央苏区法制宣传教育研究》,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9期。

3.《陕甘宁边区法制宣传教育探析》,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》2018年第12期。

4.《“还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!”——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》,《求是》2007年第22期。

5.《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新时代中国青年家国情怀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9年5月8日。

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/奖励

1.《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》,江西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2019年。

2.《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》,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15年。

3.《多维视野下的中央苏区文化建设研究》,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11年。

4.《“还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!”——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》,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09年。

5.《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》,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03年。